Traditional Culture Exchange Information Network
传统文化交流信息网
当前位置:
大别山民歌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35-08-08 10:18    

大别山民歌音乐与六安悠久的历史密不可分,它由上古时期的部落民谣发展演变而来,内容有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,如皋陶执法、大禹治水、楚汉之争等;有反映近现代革命、劳动、生活状况的,如辛亥革命、红军起义等;还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活、生产及各个历史时期六安风土人情的,其中以《挣颈红》、《慢赶牛》等传统民歌和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、《送郎当红军》等革命民歌较有影响。

大别山民歌

浙江省杭州市白蛇传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所塑造的白娘子、许仙、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,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,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。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传统习俗,使白蛇传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信息较为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。

  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,基本成型于南宋,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。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是该传说较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。明清以降至于现当代,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、搬演相互渗透、相互融合,使白蛇传较终成为故事、歌谣、宝卷、小说、演义、话本、戏曲、弹词,以及电影、电视、动漫、舞蹈、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**题材。其影响不断扩大,较终流布全国,家喻户晓,并远播日本、朝鲜、越南、印度等许多**。

  民间传说常常出现“多源”现象,白蛇传传说亦然。民间文学专家认为,镇江、杭州是这一传说的重要流传地。白蛇传传说流传地区广泛,与梁祝传说、孟姜女传说、牛郎织女传说并列为汉民族流传较广的四大传说。